每天相處的是家人,還是有血緣關係才是家人?在《家人這種病》書的首句,便簡明有力地詢問「你了解你的家人嗎」,那些名為家人的牽絆,是不是反倒絆住了每個成員,我們只是用名稱來維繫,還是真實存在那樣密不可分的情愫?
現代社會家庭多數是小家庭,卻也因為許多原因轉而複雜化,日本當代社會離婚率上升,除了夫妻雙方,更令人心疼的是被做決定的孩子。
電影結尾用「朋友」來說明曾經同在一個家庭的成員,實在是再貼切不過了!朋友就是參與你生命一段時間,往後偶爾聯繫、彼此關心,而對雙方沒有負擔的情誼。
另外,電影多加著墨了「父親」這個角色,華人家庭總認為父親是一家之主,樹立的形象與地位不容忽視,這般壓力加諸在每個男性身上,看著他們堅定的背影,對小孩而言更是信仰。
-
信和帶著小薫、佳里子的奈苗結婚,而沙織則是信和前妻所生的女孩,每年會和信見面四次,共享短暫的父女時光。
因為信和奈苗懷了新的生命,讓小薫感覺自己會漸漸成為「多餘的外人」,不斷反抗信的關心與照顧,只希望能和親生父親見上一面。關係這種東西總是不穩定,但若有血緣這層不可逆的證明,似乎就能給人多點安全感,對關係也更容易信任。
只是小薫不知道,信因為小薫的接納,四年前才選擇和佳奈結婚。當信的努力被否定、被拒於門外,他看著金魚說「這個家本來就不正常了」。我們一直溫柔體貼地照顧家人,但這份溫柔其實需要很大的力量,意志、信仰,當它們崩塌時,信的眼睛也浸滿淚水。
看見沙織鬆開信的手,跪在父親病床旁哭泣時,無論她是明白信擁有了自己家庭,還是發現雙方已轉為彼此關心的朋友關係,她那時此刻都認定了和媽媽再婚的這個父親,只是這個離開和靠近來得太遲。
「謝謝你對她視如己出」這句話是拿來感恩兩個父親的,用心接納毫無血緣的小孩,提醒自己持續堅強,已不至於喪失溫柔。
-
2018/01/05 台灣上映

arrow
arrow

    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