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這起案件讓更多人知道是必要的,那幾年台灣時常出現綁架勒索,也出現了幾起冤獄,主要是在問訊實施以暴力脅迫,使嫌疑犯無論犯案許否都會認罪,這使得法律界多了很多黑點。

 
徐自強一案到更九審才定案,其中提到了一個值得思考的觀點:法官裡的階級(學長學弟)制,徐的律師提到,當時有個問題是後面判決的法官不敢翻案,「當學長判了死刑,我要怎麼判無刑」,有時則會出現無期徒刑的折衷辦法。這個社會有很多隱形的階級,大概每個公司裡都有,只是沒想到在正義與公正的法院也存在。
 
導演拍攝的角度很特別,他的思維從不信任到相信,一剛開始也懷疑徐自強是共犯,只是證據與畫面都漸漸讓徐自強站穩了腳,導演才開始相信他的無罪。整個訴訟過程緩慢經歷了二十年,從青春到中年,他說:「即使現在判決是無罪,他的清白也早就一去不復返。」這是現實,當時蘇建和案也是如此,被害者家屬不能接受、社會也不能明白,有人相信了判決、有人覺得判決不公正。
 
沒有人知道這道練習題寫的如何,但徐自強選擇再次相信人性,他相信人會改變,他肯定還在努力地適應社會,每天都是一個新的練習。導演也寫著自己的練習題,我們也是,人生的問題要花一輩子來解,只是每天、每天都要不斷嘗試。
 
其實我對這部片有些失望,可能本身就對案子有所瞭解,所以跟著電影重新再審一次案件,沒有特別驚訝或是遺憾,加上徐自強本身不是會一直講話的人,發言都只強調自己的無罪,因此看完沒有特別的感觸,不過旁邊的學姊倒是滿臉淚水。
arrow
arrow

    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